一、作为一名护理工作人员如何约束自己言行和平衡工作生活?
作为护理人员,约束言行需紧扣职业操守与医患/同事关系,平衡工作生活需聚焦“减少内耗、优先核心需求”,具体可按以下可落地的方向执行:
(一)、约束言行:锚定“专业底线+人文温度”
1. 沟通有“度”:礼貌、准确、不越界
对患者:用“您”“麻烦您配合一下”等礼貌用语,避免“别乱动”“说了听不懂吗”等生硬表述;病情沟通只讲“医生评估您目前需要XX护理”,不主观判断“你这病肯定没事/很严重”,不确定的信息直接回应“我马上请医生跟您详细说明”。
对同事:不传播患者隐私(如病史、家庭矛盾),不背后议论“他操作总不规范”,有问题当面说“这个环节咱们再核对下,避免出错”,聚焦协作而非指责。
2. 情绪有“控”:不把压力转嫁给他人
遇患者/家属抱怨时,先接情绪再解决问题:“我知道您等得着急,现在立刻帮您查下进度”,不反驳“催也没用”;自己压力大时,不在护士站叹气、抱怨,休息时去走廊深呼吸或跟信任的同事简短倾诉。
3. 操作有“规”:言行一致守流程
操作前必告知:“现在给您扎针,可能会有点胀,忍一下”;操作中不图快简化步骤(如不省略“三查七对”),操作后主动说“有不舒服随时叫我”,承诺的事(如“1小时后帮您翻身”)记在工作本上,避免遗忘。
(二)、平衡工作生活:抓“核心需求”,拒绝“完美主义”
1. 划清“时间边界”:不让工作“占满生活”
工作时:优先完成核心任务(护理记录、患者交接),非紧急事项(如整理备用物品)可在闲时做,避免无效加班;下班后将工作手机设为“紧急呼叫/危急值才回复”,不频繁刷工作群,比如规定“晚10点后不看工作消息”。
生活中:每周固定1-2个“不可占用时间”,比如周三晚上陪家人、周六下午练瑜伽,提前跟护士长沟通排班时避开,不因为“临时有事”轻易妥协。
2. 简化“生活琐事”:减少非必要消耗
家务:跟家人分工(如伴侣负责做饭、自己负责收衣服),或用“懒人工具”(扫地机器人、一次性餐盒备餐),不纠结“必须每天擦桌子”;购物直接列清单,线上买好送到家,节省出门时间。
3. 守住“自我底线”:先照顾好自己,再顾工作
身体:轮班再忙也保证每天6小时睡眠(夜班后补觉别熬夜),班中利用10分钟休息时间吃点水果、拉伸肩颈,每周抽2次30分钟散步,避免长期疲劳导致出错。
情绪:累了就允许自己“摆烂”——比如周日在家睡半天、不做家务,不用 guilt(愧疚);偶尔跟同行朋友吐槽工作,不用硬扛“我得坚强”,情绪疏解了才能更专注工作。
二、护理工作生活过程中言行不当如何处理?
护理工作中言行不当若未及时妥善处理,可能影响医患信任、同事协作,需遵循“即时止损→事后复盘→长期预防”的逻辑应对,具体可按以下步骤操作:
(一)、即时处理:先止矛盾,再补过错
根据言行不当的对象(患者/家属、同事),优先化解当下问题,避免事态升级:
1. 对患者/家属:先道歉+补关怀,重建信任
若因语言生硬(如“别催了,没看见我忙着吗”)或解释不清引发误解,立即停下手中非紧急工作,诚恳道歉:“非常抱歉,刚才我语气太急了/没跟您说清楚,让您不舒服了,现在我重新跟您讲明白”。
后续1-2小时内主动关注该患者(如多去巡房一次、问一句“有没有哪里不舒服”),用实际行动弥补,避免患者因一次不当言行产生抵触心理。
若涉及操作失误相关的言行不当(如未按规范告知就操作,患者质疑时还反驳),需先停止操作,向患者说明规范流程,再按标准重新执行,同时告知护士长,必要时请医生协助沟通,避免患者担忧“操作不专业”。
2. 对同事:先认错+解误会,修复协作
若因情绪差对同事说重话(如“你怎么总记错患者信息,添乱”)或背后议论被听到,当场或当天找单独机会道歉:“上午我情绪不好,说话没注意分寸/不该背后说你,特别抱歉,咱们都是为了工作,别往心里去”。
若因言行不当影响了工作配合(如承诺帮同事代班又临时反悔,且没及时沟通),除道歉外,需主动补位(如帮同事完成部分基础护理),减少对方的工作负担,避免后续协作隔阂。
(二)、事后复盘:找根源,避再犯
当天工作结束后,花10-15分钟梳理问题,避免“下次再错”:
找原因:明确言行不当的触发点——是因为夜班后疲劳导致情绪失控?还是对病情解释的专业知识不足,怕被追问而敷衍?或是没掌握沟通技巧(如不会应对患者抱怨)?
例:若因“患者反复问同一问题,不耐烦了”,根源可能是“沟通时没做到‘共情+清晰’”,而非“患者麻烦”。
定对策:针对原因制定具体改进方法——
若为“疲劳情绪差”:下次轮班前列出“情绪预警信号”(如开始叹气、说话加快),出现时立即去走廊深呼吸1分钟,再回到工作中;
若为“专业知识不足”:当天睡前花20分钟查该病情的通俗解释话术,记在工作本上,下次遇到类似患者直接用。
(三)、长期预防:强能力,稳心态
通过持续调整,从根本上减少言行不当的概率:
1. 补“沟通+情绪管理”技能
学“共情式沟通”:面对患者抱怨,先回应情绪(“我理解您现在很不舒服,想尽快解决”),再讲办法,避免直接反驳;
练“情绪急救”:工作中若感到烦躁,可默念“先解决事,再处理情绪”3遍,或利用换液体、取物品的间隙,短暂脱离压力场景(如去护士站喝口水)。
2. 主动“暴露问题”,借外力改进
若多次因同一类问题言行不当(如总忘告知患者操作风险),可请带教老师或资深同事“监督自己”,比如操作前提醒“先跟患者说清楚”,事后帮忙指出不足;
若因工作压力长期影响言行,及时跟护士长沟通(如“最近夜班太多,情绪容易失控,能不能调整下周排班”),不要硬扛,避免压力累积导致更多失误。
3. 定期“复盘记录”
准备一个小本子,每周花30分钟记录1-2次“言行反思”(哪怕是没引发矛盾的“差点不当”的时刻),比如“今天患者问用药副作用,我没说全,下次要提前查好说明书”,长期坚持能形成“言行自觉”。
总之,护理工作中言行不当不可怕,关键是不回避、不找借口,通过“即时补救+根源改进”,既能减少对他人的影响,也能让自己的职业素养更成熟。
(注意:以上观点来自于入职学员反馈以及网络信息总结,如有不一致情况,请根据自己应聘医院实际为准!)
各位小伙伴如需推荐就业,以及想要参加我们北京医护就业培训班和推荐就业者,可通过以下方式咨询我们各位老师,同时邮箱中投递简历:邮件主题请注明“应聘护士”。
面试时间及地点将通过邮件或电话通知,敬请关注。
北京地区医院诚挚邀请您的加入,让我们共同为更多患者的健康而努力奋斗!
咨询电话:010-5365 5175
010-5365 5176
电子邮箱:280946410@qq.com